好诗点评 (二十二)
栏目主持:朱 玲
贫穷这把刀子
◎ 寂之水
多少回,渔船上的父亲
将压在寒风中的头颅,一低再低
无数个寒夜,这把彻骨的刀子
逼迫着脊梁弯下去,而倒在地上的影子
偷偷摘取了,云霞里的一朵火花
天空的雷霆,打落了所有的黎明
一定是春天太远了,一定是他太累了
他的眼泪是软的,自尊也是软的
让他一下子变得更老了
衰老,让他幻想身体里的白昼
而风越磨越利,一棵枯草脆弱,不能自己
雪花的白,仍加深着人间的寒冷
贫穷这把刀子,让他无法
将身上的老骨头,站直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1964b0801014ks7.html
朱玲点评:
诗歌中的旁敲侧击增强诗歌的委婉含蓄性和张力。
一首好诗,首先给予人的是语言的创造性和艺术感染力。抛开语言的艺术组合,就无法给人清新诗意的感觉。
我们从这首小诗可以看到一个卑微又窘迫的渔民形象。可以感觉为了生活日夜奔波,为了生活寝食难安的状态。小诗借助意象语言逼真形象的特质,借助外界事物的巧妙衬托。让人感觉这种状态。
通 过对刀子、影子、火花、雷霆、白昼等等意象或物象侧面描述,把一个思虑沉重和奔波操劳的父亲形象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。甚至可以给读者清晰立体的轮廓,让人 感觉一种揪心的画面。诗歌避开直面描写,很能符合穷人想隐藏都藏不住的窘迫心理。呈现委婉含蓄的艺术魅力。人物能被写得如此灵活,足可以证明诗人的非同一 般的文字功底和写作绝技。
月 夜
◎ 柳 风
春宵的月是一扇门
进去的是才子 出来的是佳人
风像一根麻绳 把我们越勒越紧
中秋的月是一座坟
里面的是残花 外面的是败柳
肉体是唯一的镜子 骨头是唯一的光明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6941ef310102ehi7
朱玲点评:
悟性抵达诗的境界,给人打开一扇智慧澄澈的门窗。
这首小诗,诗人运用春月与秋月的对比,凸显诗性的骨感和棱角。写出同为月夜的两种不同意境。看起来简洁明了,其实真正抵达诗的意境却需要你走进诗句,打开诗句,就如同诗人写诗歌时间的悟性。
所 谓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那些青春时节的男女佳人,无不珍惜着销魂的月夜,爱的情谊在虚幻的空间进进出出,就像被风儿捆绑一样,挣脱不得。而中秋月呢?人们又 时常把秋天作为凋零伤感的象征,诗人把它比喻坟墓。正适合凋零的感觉。最重要的是诗人渗透着人类情感的思索。给那种中秋盼团圆的常规想象,设置了特殊而现 实存在的另一种空间。无疑诗人是现实的,深入生活的,并且用智慧哲思的语言,呈现着诗意。让人产生跌宕起伏的心绪。
诗歌恰好的运用意象语言描写,呈现骨感美和内在气质美。形象,逼真。张力,意趣。可谓脱俗隽秀,美不胜收。
醉 秋
◎ 岱下人家
满山的果子熟透了
搁手心里捂一捂,就是一捧
醉人的酒香
暮色四起,秋
从树上伸出手臂,扶住了
东倒西歪的风
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87a5744201019hw4
朱玲点评:
反弹琵琶的语言,给人一种直观上美的享受。
写一首诗歌很容易,但是写活一首诗歌就不那么容易。写出让人过目不忘的诗句更不易。这首小诗只有聊聊四十五个字,就把丰硕幽香的秋天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。如同欣赏一个美人,首先给人一种曼妙的气质美,和优雅的动态美。诗人的笔法可谓凝练、绝妙。
最让我动心的是:“暮色四起,秋/从树上伸出手臂/扶住了/东倒西歪的风”
我 们不谈此处拟人法的灵活。我们不谈物理学中,事物的相互作用。单就看这种反向思维,也是一种诗句的突破。按照常人的正常感觉,无疑是一种反弹琵琶的表达。 正是因为这种表达,才也会让人产生独特的幻想和幻象。其中“东倒西歪”恰好又砸中文题“醉”字。突出秋醉 人亦醉的感觉。这就是由直观幻象牵引你理性思索 的妙招。诗歌因此而舒展,空灵。带给人艺术享受。
朱玲(墨尚江南)的博客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u/2976723724
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